等不及想要看 Julie & Julia
Labels: others 其他
![]() |
||||
|
||||
![]() |
7/17/20097/13/2009酪梨栽培第8週 Avocado Gardening 4等等等,終於我的2個酪梨寶貝都長出粗壯的小根!但是還是要有耐心的繼續照顧他們,應該很快的就會有葉子冒出來了,到時就可以移植到土裡了。 ![]() 喔,你們有發現我換玻璃瓶了嗎?有一天半夜突然聽到窗台邊有怪聲,起來一看,叮叮竟然想要喝瓶子裡的水,竟然很粗魯的把酪梨種籽掃出來,還掉到地上,自己咕嚕咕嚕的喝起瓶子裡的水來。笨叮叮!我看到真是哭笑不得,你明明有自己專屬的流動水池( Patemate Deluxe Fresh Flow Pet Fountain ),竟然不喝,喝這個酪梨種籽的水,莫非是抗議我每天只期盼愛護著這酪梨種籽,沒有花時間心思陪他玩,原來吃醋了阿。好好笑。 ![]() 酪梨栽培第10日 Avocado Gardening 1 酪梨栽培第5週 Avocado Gardening 2 酪梨栽培第6週 Avocado Gardening 3 Labels: others 其他 6/23/2009酪梨栽培第6週 Avocado Gardening 3![]() 今天早上起來發現第2個種籽也裂開了!!Yoohoo!!! 真開心!! 酪梨栽培第10日 Avocado Gardening 1 酪梨栽培第5週 Avocado Gardening 2 Labels: others 其他 6/20/2009Whole Foods Market Recipes on the iPhone![]() 我相信 Whole Foods Market 是許多人最愛的超市,至少我是他們的忠實支持者。每次去 Whole Foods 買菜,雖然都知道要買的東西在哪裡,但每一次還是忍不住一排一排的,眼睛睜大仔細逛。預估會待個40分鐘,最後總是花個一個多小時,還覺得意猶未盡不想走,最後結帳時還會多出一些不是寫在買菜清單上食材或零食。唉約,雖然心裡明明知道自己要走一小段路提回家,到最後走出超市時,都是雙肩扛環保袋,有時手上還加拎一包,每次還是無怨尤的甘願提。 今天在 Twitter 裡看到這個消息,就想趕緊告訴大家。如果你愛 iPhone 和愛 Whole Foods 如我,相信一定會和我一樣興奮的!!現在可以一邊逛超市看有啥新鮮貨,一邊搜尋他們的食譜資料庫,這樣煮起晚飯來就更容易。 檔案連結請點這裡 Whole Foods Market Recipes on the iPhone 6/03/2009Service announcement - RSS feed
Since Google took over the FeedBurner, it hasn't worked out very well for everyone. Unfortunately, it affected us too, we lost our old account for the RSS feed. We can't log in to our account to manage the feed anymore.
So, we have to open a new account and create the feed again. If you subscribe to our blog via RSS, PLEASE re-subscribe it again from our bottom right link "Get updates via RSS". Sorry for the trouble, and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Labels: others 其他 5/21/2009酪梨栽培第10日 Avocado Gardening 1![]() 不是啦!胖 Din,這是你的 new friend,要好好和它相處喔,不可以搗蛋!
前陣子回台灣的時候,在書店發現一本很可愛又有用的書,書名叫 “Avocado Banzai 酪梨萬歲 "。這本由日文翻譯過來,以酪梨為主角的料理遊戲書,裡面除了許多食譜之外,最吸引我的是裡面竟然教你如何用酪梨籽將它栽培成酪梨樹!?! 心裡直冒問號,真的有可能嗎??書上的照片,綠油油、細細長長的葉子真的好漂亮,真希望是自己新手種的。 回到紐約以後的第 2 天,就迫不及待的著手進行。到今天已經是第 10 天了,種子看起來沒什麼不一樣,只是外殼開始稍微裂開。根據書上說,種子需要至少 6 個星期才會長出底下的鬚鬚,上面才會開始冒出嫩莖和葉子,之後才可以移植到土裡。而且每天都要換水,以保持種子的清潔。。。。 6 weeks!! 好久啊。。。。要有耐心。要有耐心。在這兒向大家宣佈了這件事,就不能半途而廢了! 如果你也想要試試看, Here is how: 1. 清洗種子。使用溫水和小刷子徹底清洗種子表面。若表面仍有充滿油脂的果肉,將阻礙水分的吸收。 2. 插入牙籤。使用 3 或 4 根牙籤,自酪梨籽的下半部(注意!尖尖的部份在上)依相同間隔斜插入種籽中,使種籽固定在杯子上。(牙籤插入的深淺沒有很大的關係,牙籤的目的只是固定而已) 3. 稍微浸點水。種籽固定後,即可倒入乾淨的水,至稍微淹過種籽下方5公釐處的程度。 4. 每天換水。每天換水是十分重要的程序。若發現表面沾染了髒東西,應立即處理,盛裝清水的玻璃杯亦應維持清潔狀態。 5. 將種籽放在日光充足、通風良好但不是陽光直射的地方。 6. 耐心的照顧和等待嘍! 好奇的胖 Din 偶爾會跑來湊熱鬧。 ![]() 聞。聞。聞。。。。(不知他是不是能看出種籽有沒有在長) 10/06/2008NY Anything has an iPhone button!![]() Thanks to my dear hubby, now NY Anything has an iPhone button!! I got the iPhone 3G couple weeks ago and love it!! Absolutely love it. It's beautiful, useful and definitely trendy!! If you have an iPhone, please add NY Anything into your cute little thing, I promise, i will keep posting new stuff for you. So keep reading, my friends. ![]() Labels: others 其他 11/20/2006愛妹歸寧喜宴 11.14.2006![]() 外圓內方 形似古錢 祝福大家五福臨門。金玉滿堂 珊瑚鳳梨 豔紅大理 有請大家沾沾喜氣 祝福 Jen & Leo 永遠相愛相隨 ( Photo by Jeremy Chien ) Labels: others 其他 6/11/20065/03/20063/20/200612/31/200512/15/2005好書推薦 (French Women Don't Get Fat)![]() 減肥和如何保持健康苗條的身材一直是女人最重要的人生課題之一. 不論妳的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是多少, 我們總是尋尋覓覓的到處打聽一些保持美麗的秘訣. 尤其是我們這些美食主義者, 更是有著切迫的需要. 前一陣子我的新書出版, 有機會接受一些記者的採訪, 內容除了有關 "香甜到紐約" 之外, 大家最常問我的問題是:如何吃甜點卻不會胖? 哈哈, 被問到這個問題真是超開心的, 表示我的身材還算可以, 雖然不如模特兒般的纖瘦, 但也不至於太胖, 大概還算是標準吧. 這一二年來, 由於在廚藝學校學習和為了寫這本書, 實在是需要一直試吃, 尤其是甜點. 不但種類繁多, 份量有時也不少. 慢慢的我養成一些習慣, 例如:分食主義,尤其是甜點. 和朋友分享美食除了可以增進情, 更大的好處是吃的少就不會覺得甜膩, 所有的甜點永遠都很美味可口. 今年夏天, 凱歌香檳 Clicquot, Inc. 的總裁兼執行長 蜜芮兒 朱里安諾Mireille Guiliano 發行了一本令女性趨之若鶩的好書 French Women Don't Get Fat, 在美國造成蠻大的轟動,賣座相當成功. 我也讀了一大部分, 其中說的不是什麼難懂的減肥大道理,而是一些存在於日常生活的習慣, 例如我前面說的分食主義, 就是其中之一, 只要記得一些基本觀念, 妳也可以像法國女人一樣不會胖. 台灣的大塊文化出版社, 請我的朋友 林師祺 將這本暢銷書翻譯成中文 法國女人不會胖, 我看完之後, 覺得翻譯的真不錯, 簡單易懂, 是一本不錯的愉快下午茶讀物. 有機會的話看看吧, 相信你會愛上書中的許多 idea 的. Labels: others 其他 12/13/2005徵人啟事 (Help wanted for "The Sweet Trick")
上星期回到溫哥華幾天, 特別到 Richmond 八佰伴超市樓上的岩瀨書店逛逛.
對於日文食譜, 我總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食譜的準確性和簡潔的排版, 令我愛不 釋手, 但令我恨的牙癢癢的是我只能看圖猜謎!! 真後悔大學時沒選修日文, 現 在只能乾著急, 乾瞪眼了. 如果你懂日文, 又對甜點製作有濃厚興趣, 請與我聯絡, 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研究書中那些的甜蜜訣竅, 那你就可以有機會免費吃到超級好吃的甜點喔! ![]() Labels: others 其他 10/25/2005非常謝謝大家的熱情捧場![]() 10/22 的下午真是熱鬧! 大家的熱情參與將小小的星巴克擠的特別溫馨! 在這裡真的要感謝大家抽空來參加. 下午一點多, 陸陸續續就開始有親友提早來為我們加油打氣, 我是超級緊張型的, 雖然表面上故作鎮定, 但心裡可是不知要如何是好. 當天的活動進行得還算順利, 只是沒能一一的招呼親朋好友, 心裏實在感到非常非常不好意思. 在這裡要感謝格林出版社的玲玲, 瑜倫, 小曼, 還有特別是 Natasha, 慕恩和水哥; 星巴克的 Lu Lu 和當天的服務人員們. 由於大家的幫忙,能讓活動順利完成. 馬伯伯, 馬媽媽, 還有 Scott 送的花, 是充滿喜氣的祝賀; 旺旺登山隊送的超大把白色玫瑰, 是滿心的疼愛; 小維, 冬冬, 佩吟, 佩芳, 和知恆所送的花, 是代表濃濃的祝福和鼓勵. 還有 Nadia 送的向日葵花束, 深深的代表了十多年的友誼. 還有好多好多人要感謝, 大家不僅自己買了書, 還非常有耐心的參與這個甜蜜約會. 阿雪姨, 阿蔡阿姨, 旺旺登山隊的叔叔阿姨們, 元城叔叔嬸嬸和堂弟旭聰, 小學同學怡文, Jessie, Ivy 和特別從新竹趕來台北的小燕, 肯森和怡中還有他們的小寶貝, 維健和老婆, 還有嘉玲, Tony, Caroline, 小朱, 和借我筆簽書的 Hawk. 喔, 還要感謝提出那讓我不知如何回答他的問題的林世邦, 不過那倒也讓我那愛出風頭的老爸露露臉. 在這兒還要特別感謝 Scott, 他將全部的活動都錄影下來, 留給我作一個紀念. 真是太謝謝大家了, 您們的心意我都收到了, 謝謝. 我已經回到紐約了, 記得, 有空要到紐約來玩要與我聯絡喔! 10/20/200510/22 香甜到紐約 與作繪者的甜蜜約會
日子一天一天靠近, 星巴克興北店的新書發表會就是後天了, 心中其實是又興奮又緊張的!
為了這個甜蜜的約會, 我和 Callis 早早就開始準備當天的節目內容, 從討論分段主題, 到挑選照片, 還有如何才能將紐約的精華和這本精彩的新書在短短的二個小時內介紹給大家, 都經過一番苦心研究, 同時不要忘了, 還有一則食譜會現場用照片講解, 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給大家. ![]() 當天除了會有精彩紐約之旅介紹之外, 甜點是一定要有的啦! 在這兒先預告一下, 10 月 22 日的甜點之一就是這個白白淨淨, 毛茸茸的椰子杯型蛋糕. 杯型蛋糕的部分是香草蛋糕加入椰子絲, 有香草的純純香氣, 再加上椰子絲的濕軟有咬勁, 讓蛋糕本身充滿濃郁的滋味, 再抹上奶油起司抹醬, 不太甜而且帶一點微酸的滑潤口感, 最後再加上一個個慢慢用手心撲上的純白椰子絲, 這三種層次的搭配, 應該是很讚的紐約甜點. 10 月 22 日, 這個星期六下午2點, 一定要來呦! 10/05/2005法式蘋果塔 (French Apple Tart)
今天, 是我和朋友寫的新書 << 香甜到紐約 Manhattan Sweets >> 上架的日子.
下午, 正在想著今天的部落格要寫什麼時, 突然想起三年半前, 每天在學校上課的日子, 那種開心的感覺, 現在還依然記得. 一大早鬧鐘響睜開眼, 就迫不及待要去上課, 心裡只想著, 又可以和奶油麵粉混在一起一整天, 心情實在是快樂的難以形容. 也許像上癮一樣, 每天都期待新的一天, 在學校會學到什麼做甜點的新技巧. 這種單純快樂的心情, 對於我們這種不知自己整天在忙什麼的現代人, 似乎是無價的吧! 每天的課程, 大約會完成 3 到 4 種成品. 當然, 有時的作品是真的具有專業水準, 於是趕緊通知親朋好友到家裡分享; 有時的作品, 就不那麼..., 嗯...完美啦. 於是趕緊自己一個人再研究看看哪裡需要加強, 然後自行消化完畢吧! ![]() Labels: dessert 甜點, food 食物, others 其他 8/26/2005地圖上的甜蜜滋味
到過紐約的人對於自己用過的曼哈頓地圖, 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不管將來是不是還有機會再次用的到, 都是小心翼翼的珍藏起來作為一個記憶的收集處.
![]() 今天無意間再次看到了這張照片, 心裡有著一份特別的感受. 記得這張照片是 2004 年的 5 月, Callis, 安寧和我三個人在 Once Upon a Tart 店外的小圓桌照的. 當時的我們, 正開始積極籌備這本有關紐約的甜點書. 現在回想起來, 似乎不是很久以前的事. 那一天下午, 我們在 Chealsea Market 逛累了, 轉戰來到了 SoHo, 也該是下午茶時間, 於是就決定在 SoHo 北區的這家甜點店歇歇. 當時的我雖然早早就擁有一台數位相機, 但從未好好的認真研究如何使用它. 我們倆正熱烈的討論著如何做這本書時, Callis 的曼哈頓地圖擺在桌上, 我靈機一動, 把我的杏桃司康餅和咖啡擺在上面, 拍下了這張照片. 雖然不是什麼大作, 但卻讓我很開心的自認為有一點點創意. 曼哈頓加上令人難忘的甜點, 真是地圖上的甜蜜滋味. Labels: New York 紐約, others 其他 |
|